取舍论
看林平之报仇,从毫无独立生活经验的小白,连街头混混都打不过的菜鸟,到撼动在武林建派百年的青城派,那真是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但林平之目标明确、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忍辱负重、能屈能伸,最终居然成功了!相比夏雪宜滥杀无辜、袁承志虎头蛇尾、萧远山莫名其妙,林平之绝对是金书中最合格的报仇者了。如果他家传武功不是辟邪剑法需要自宫变性,而是一套黯然销魂掌需要砍了自己右手,那个人看了他,不得赞一声,好汉子、好男儿,为报大仇甘于牺牲,而不是搞性别歧视。
命运的残酷不单单在于把理想主义少年林平之变成了复仇机器林平之,更在于岳灵珊爱上了林平之的责任感、爱上了林平之的执着、爱上了林平之的坚韧,最后这些却恰恰是她死亡和不幸福的源泉。
复仇论
岳灵珊受父命埋伏在福州探听林家消息;装扮酒家女引起林家与青城派的人命纠纷;见林平之家被灭门而旁观,不为之申辩调解;虽然出手救了林平之却又故意引林平之入华山派,受父命接近林平之,探听辟邪剑法;跟随林平之入福建旧宅及向阳老宅,帮助搜寻剑法,新婚后又起到了监视林平之的作用(她亲口自承),她可能是无心,但也不可能不对父亲的想法有所觉察,但整个过程中,无论如何,她都起到了配合岳不群监视、引导林平之走进华山派陷阱、将林平之困在华山派的作用,同时在林平之家灭门案中起了导火索作用。
刺激论
林平之刚报完仇又盲了双目,狂喜与极悲相交加(不只是因为瞎眼,还有自己为这一刻付出太多,回忆起全家百十口人的死状,以及对身边所有人都很绝望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的那种悲哀),受到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在马车上他喜怒无常,也说明了那时候他的心理极度脆弱,而且可能精神状态也不大正常。
本来岳灵珊向林平之表真心,林平之的态度已经软下来了,结果岳灵珊一提出洞房他又暴躁了。后来他说了自己已经自宫了岳灵珊表示还是要跟着他他的态度又软了一些,结果岳灵珊一句“平弟你真可怜”他又愤怒了。我觉得,如果岳灵珊足够聪明的话,她可以劝回林平之。可惜岳灵珊明显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也不够了解林平之,否则也不会一再提到林平之忌讳的地方。可能有些话岳灵珊说出来也是无可厚非但林平之很敏感考虑事情很极端。岳灵珊如果一直都是这样的谈判方式,搞不好要谈崩,但不会发生命案,大不了冲她吼一句你不走我走。如果岳灵珊能意识到这些避免谈到一些林平之的痛处,劝回林平之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来谈判可以平稳进行,但劳德诺一来……岳灵珊最后那句“如果不是我爹当年救你,你早就没命了!我岳灵珊没有半点对不起你!”杀伤力真是太大,简直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对林平之而言,岳不群当初所谓的救助恶心至极,而岳灵珊也曾在林平之帮自己出头时端着一身功夫见死不救闹出人命引发灭门,甚至参与过岳不群对自己的阴谋(这个不能说他多疑,毕竟他怀疑有理,岳灵珊也无法自证)何谈无辜,所以这句话激怒了林平之。于是在精神恍惚的情况下,在辟邪剑法邪性的催化下,心理防线脆弱的林平之一怒拔剑。
异化论
提到葵花宝典,给人的印象除了速度极快外,自宫后会性格大变,渐为女性化也颇深入人心。其实书中真正人格女性化其实只有东方不败一人,因她的气场太过强势,让人误以为她是葵花的代表。而从金庸的说法来看,她之所以女性化,是因为其原本就有性别认同障碍,与自宫当是无关。
那林平之呢?金庸强调了他的装束。先是盈盈提起,接者又深入描述。复仇时林平之衣着越来越华丽。而他的观众除了自身不保的青城派外,主要也只是一群尼姑。林平之爱猎马鹰犬,自称男子汉大丈夫,有男人多瞟自己几眼势必一个耳光打过去。除了个人喜好外,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虽说如此,在开篇中,他还是被众男子所青睐,多次被人戏称花旦、姑娘、媳妇。金庸笔下俊美的男子不少,杨康、杨过、慕容复、段誉、陈家洛等,然而,因为相貌俊美被称为姑娘,被夸赞美貌甚于女子的,除了女扮演男装的几位女主角之外,就独林平之一例了。
在林平之身上,初期种种诡异的设定,后期的自宫与变化,似乎都在暗示着什么。
于是有一个人,对他人眼光十分在意,极度厌恶同性对自己示爱,但内心深处却是性别认同障碍。这可是典型的认知失调。原本这并不是问题,但当婚礼渐渐接近,他被迫面对,在无法消除矛盾的情况下,时常的紧张状态导致焦虑与烦躁是十分合理的心理现像。在书中他自称没有人能抵抗剑谱的诱惑,但事实上红叶禅师显然就抗拒了,林远图怕也是等了一段时间。林平之明知练了会有杀生之祸,但他还是等不了几天就练了。经过灭门惨案后,真的会如此不分轻重吗?
或许真正令他无法抗拒的并非武功,而是消除矛盾,令他不必面对自己真实的异化心理。因为观念与本性的不符,林平之彻底进入情绪失调状态,越来越暴戾,易怒且不理性。这样的内在情绪,一旦与多种外在诱因相结合,就会很容易做出盛怒下非理性的行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